【百強智庫】梁海明:澳門有成為金融中心的實力
2024年12月20日 14:38
今天我們收到梁海明的文章《澳門有成為金融中心的實力》,他認為,所謂“大香港、小澳門”,澳門的光芒一直以來都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所遮蓋,但這些劣勢也並非全部不可克服。
以下是文章詳情:
澳門近期在金融領域動作連連,不僅將設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交易所,還將成立葡語系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打造中葡金融服務平台、綠色金融平台,發展創新金融和特色金融等業務,這讓外界十分好奇,難道澳門有借此發展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打算?
所謂“大香港、小澳門”,澳門的光芒一直以來都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所遮蓋,澳門的劣勢的確也存在,土地面積只有香港的1/40,人口只有香港的1/10,博彩業獨大制約產業結構多元化,年輕人不願從事高薪高強度工作等等。
但這些劣勢也並非全部不可克服。目前澳門本島與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之間已填海建造了一個面積超過1.3平方公里的人工島,只需撥出其中0.5平方公里作為金融發展區,土地已經非常充足。畢竟香港整個商業、商貿和辦公室用地加一起也僅有4平方公里。
目前,我國經常賬項下的人民幣科目已經完全開放,而外匯仍采用審批制。作為特別行政區,澳門金融市場仍被視為境外金融市場,澳門發展跨境創新金融業務,側重於經常賬人民幣計價的科目內容,將其衍生的金融產品以人民幣計價,並實現互連互通,令澳門可以聯動內地,發展成為人民幣經常賬金融產品的創新區域。尤其是參照目前內地低風險金融產品的收益率,在境外所形成的人民幣金融產品,相信可以吸引全球各地投資者的眼球。有了這些金融土壤,澳門已經具備成為流動外匯儲備及交易中心的基礎。
部分老牌國際金融中心由於投資渠道和種類非常完善,市場投資者普遍厭惡高風險業務,傾向於追求低風險甚至是無風險的穩定盈利。但澳門作為博彩業發達的城市,資金的風險胃納更高。與內地城市相比,澳門更具有開展金融創新的政策優勢,更適合創新金融工具、金融技術乃至服務方式及金融市場等創新金融業務。資金風險胃納更高的特色,不僅為澳門的創新金融發展提供了良好土壤,還將逐漸吸引到不滿足於傳統金融行業的國際創新金融人才前往澳門尋覓新天地。
自回歸以後,澳門加入的國際組織由50多個增至100多個,澳門特區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和地區,由剛回歸時的3個增至現在的143個(略低於香港的169個),澳門護照的“含金量”大幅提升不但可為澳門民眾出行帶來便捷性,同時表明澳門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近年來澳門經濟表現出眾,2018年人均GDP為8.64萬美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澳門在2020年底前的人均GDP將超過10萬美元,或將一躍成為全球最富有地區。
尤為重要的是,回歸以來,澳門各界人士均對中國內地高度認可,令澳門的發展能與廣東乃至中國各地的發展緊密相連,澳門深度融入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戰略,極大地發揮出 “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令經濟能夠獲得更大發展。澳門各界人士非常務實,深知無論是追求民主自由還是經濟發展,都需要循序漸進、穩健推進、多方合作、互諒互讓,澳門這種社會氛圍,可以吸引到不少個性務實、厭惡政治紛爭的國際金融精英前往澳門就業、生活。
當然,要發展成為區域金融中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久久為功。但不可否認澳門的許多優勢,已令其具備了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實力。
以下是文章詳情:
澳門近期在金融領域動作連連,不僅將設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交易所,還將成立葡語系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打造中葡金融服務平台、綠色金融平台,發展創新金融和特色金融等業務,這讓外界十分好奇,難道澳門有借此發展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打算?
所謂“大香港、小澳門”,澳門的光芒一直以來都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所遮蓋,澳門的劣勢的確也存在,土地面積只有香港的1/40,人口只有香港的1/10,博彩業獨大制約產業結構多元化,年輕人不願從事高薪高強度工作等等。
但這些劣勢也並非全部不可克服。目前澳門本島與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之間已填海建造了一個面積超過1.3平方公里的人工島,只需撥出其中0.5平方公里作為金融發展區,土地已經非常充足。畢竟香港整個商業、商貿和辦公室用地加一起也僅有4平方公里。
目前,我國經常賬項下的人民幣科目已經完全開放,而外匯仍采用審批制。作為特別行政區,澳門金融市場仍被視為境外金融市場,澳門發展跨境創新金融業務,側重於經常賬人民幣計價的科目內容,將其衍生的金融產品以人民幣計價,並實現互連互通,令澳門可以聯動內地,發展成為人民幣經常賬金融產品的創新區域。尤其是參照目前內地低風險金融產品的收益率,在境外所形成的人民幣金融產品,相信可以吸引全球各地投資者的眼球。有了這些金融土壤,澳門已經具備成為流動外匯儲備及交易中心的基礎。
部分老牌國際金融中心由於投資渠道和種類非常完善,市場投資者普遍厭惡高風險業務,傾向於追求低風險甚至是無風險的穩定盈利。但澳門作為博彩業發達的城市,資金的風險胃納更高。與內地城市相比,澳門更具有開展金融創新的政策優勢,更適合創新金融工具、金融技術乃至服務方式及金融市場等創新金融業務。資金風險胃納更高的特色,不僅為澳門的創新金融發展提供了良好土壤,還將逐漸吸引到不滿足於傳統金融行業的國際創新金融人才前往澳門尋覓新天地。
自回歸以後,澳門加入的國際組織由50多個增至100多個,澳門特區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和地區,由剛回歸時的3個增至現在的143個(略低於香港的169個),澳門護照的“含金量”大幅提升不但可為澳門民眾出行帶來便捷性,同時表明澳門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近年來澳門經濟表現出眾,2018年人均GDP為8.64萬美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澳門在2020年底前的人均GDP將超過10萬美元,或將一躍成為全球最富有地區。
尤為重要的是,回歸以來,澳門各界人士均對中國內地高度認可,令澳門的發展能與廣東乃至中國各地的發展緊密相連,澳門深度融入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戰略,極大地發揮出 “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令經濟能夠獲得更大發展。澳門各界人士非常務實,深知無論是追求民主自由還是經濟發展,都需要循序漸進、穩健推進、多方合作、互諒互讓,澳門這種社會氛圍,可以吸引到不少個性務實、厭惡政治紛爭的國際金融精英前往澳門就業、生活。
當然,要發展成為區域金融中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久久為功。但不可否認澳門的許多優勢,已令其具備了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