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杜兰说AI】武汉会是下一个深圳吗?

2025年04月25日 18:29

这里是武汉,每天创造57.8亿产值,每2分钟下线1辆新能源车,全球每10片存储芯片就有1片产自这里,但这里83所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却正在遭遇“成长困境”。

2019 年,武汉还因“30 万毕业生20% 外流”被笑称“最尴尬大学城”,现在这里靠“留汉九条”,3年就留住了20万人,高新技术从业者达到了80万。

但打开招聘软件一看,这里的很多岗位却是软件测试、数据标注、内容审核等执行类工作,说白了就是搬搬数据、给代码挑错,核心研发岗连15%都不到。

拿着985毕业证进了大厂,天天给深圳团队打下手,干满两年简历“镀金”後,扭头还得去上海。

就像当年 PPTV、斗鱼曾因发展土壤出走,如今仍有不少年轻人把武汉当作 “职业中转站”。

不过武汉的“成长通道”正在变宽,现在光一个光谷,每天就诞生300家科技公司。不靠海、不沿边,武汉正在靠高铁+航运+空港的立体交通网,搞全球第一无二的内陆开放实验,已经形成了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三大万亿级产业。东风、长江存储等巨头也开始扎堆把研发中心落户武汉。

武汉也开始从“单纯留人”转向了“精准育才”:高层次人才落户补贴最高50万,还继续强化培养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人才,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都会给予企业奖励或补贴。

对比深圳的成长轨迹,2000 年的深圳还在靠 “三来一补” 攒经验,如今的武汉已经握着 “高校云集”“科创走廊”“万亿产业链”三张好牌。但要成为下一个深圳,就必须跨过从“留住人”到“留住人才”的的转变,让人留下来不只是做“打工人”,而是做“创业者”。

毕竟,真正的创新高地,从来都不是靠人口堆积,而是靠人才在这里扎根,向上生长。当年的深圳抓住了给予,现在的武汉正在把一个一个缺口补上,你觉得武汉会成为下一个深圳吗?

相关新闻